Hot issue

推薦人介紹

超過10年的設計工作者,學習、觀察設計、書寫、出版也從事設計工作。2006年起於華文地區出版個人全創作書籍《設計東京》系列,現為作家、書籍編輯、視覺設計師與專業講師,亦從事展覽、書系與講堂規劃工作,參與廣播「遇見設計」節目錄製。活躍於兩岸三地設計講座及活動主持。
文字專欄見於華文媒體,現為〈東喜設計TomicDesign〉負責人,自許為「連結有趣事物的經理人」。持續探尋、發現設計在城市與人群之間的無限可能。

武士精神的小倉織

提案物件

保有日本傳統、創造更前衛的設計。

小倉織是江戶時代初期,在豐前小倉藩地區(福岡縣北九州市)用來製作和服裙褲、腰帶的一種布料,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,厚寬堅韌卻有著柔軟的質地,由於經紗的用量是緯紗的3倍,豎紋成為最大的特色;直條紋賦予了獨特而柔和的顏色漸層,也創造立體的特殊效果。在幾經失傳又復出之際,小倉織於2007年以「小倉縞縞 KOKURA SHIMA SHIMA」品牌問世,簡約的花紋充滿現代感,在日本境內與海外皆大受歡迎,除了用作腰帶,和服之外,還用來做包袱布、口金包、收納袋、名片夾、領帶、扇子、餐墊等產品,甚而在室內裝潢、裝置藝術的場域,也能窺見小倉織的蹤跡。

Handkerchief 手帕巾 $339
SHIMA UMA/KABA 手工玩偶 $2300

更多品牌介紹

我的生活提案
Subscribe us

我對日本的觀察與書寫已經超過十年,每次認識一個品牌依然會很感動,尤其是一些傳統工藝的職人再現,更有種讓人捏把冷汗的慶幸,如果沒有人挺身扭轉困局,我們是不是就再也見不到這些美麗的事物?是不是也無緣碰觸古人的設計靈魂?小倉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

失而復得的地方色彩

3年前我曾主持一場日本古布的設計交流講座,當時與小倉織的復興人物--築城則子聊到了「小倉縞縞」的品牌創立過程;也才知道,原來這款布是誕生在江戶時代的福岡縣北九州市,是密度極高的古老手工織法,在二十世紀初時全然消失,直到1984年,築城女士從一塊日本古布的修復,進而逐步讓小倉織重現江湖。

逆向操作讓傳統普及

有趣的是,面對傳統棉布市場的萎縮,不被看好的夕陽產業,小倉織卻逆向操作,大力投注創立品牌「小倉縞縞」,而她最被讚許的即是將傳統手工藝機械化,降低成本以求普及;不但自己蓋工廠、活絡地方經濟,更異業結盟、擴大生產線,將小倉織廣泛應用在日常品項,試圖走出歷史刻板印象。例如與今治毛巾合作的小手帕,動物造型的擺飾等,從手工縫製的小馬身上,最能發現小倉織的鬼斧神工,不管是顏色選擇、條紋設計,漸層與間距都極具巧思,讓這尊小馬即使不具實用性,卻是最容易直接與人連結情感。

品牌化才是長久之計

個人認為小倉縞縞最厲害的是「品牌化」,雖然異業合作能發展不一樣的品項,但是「品牌化」才是長久生存的一種方式,這也是台灣傳統產業面臨的困境,傳承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樹立品牌;品牌才會制度化、才能擴大範圍及影響力。當我在看小倉縞縞時,看見的不再只是傳統工藝,而是會去感受一個品牌的內涵與精神。

更多生活主張
Watch more